京滬深競相提速 “無人車”迎服務大考
發布時間:2023-07-11 作者:中陽期貨 點擊數:
來源:北京商報
北京、上海、深圳正加速開啟無人駕駛新征程!7月10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官網發布消息稱,自動駕駛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在京開放申請。此前,深圳坪山區、上海浦東新區也已為相關企業發放無人駕駛相關牌照。
接下來,北京有關方面將迎來對無人車服務能力的考察。有關分析認為,進入服務大考階段,意味著無人駕駛技術已經從實驗室和封閉測試走向真實的商業化服務,下一步則可能是進一步擴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不過,在這一過程中仍面臨多重挑戰,無人駕駛距離實際應用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新征程
據北京經開區消息,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工作辦公室(北京市自動駕駛辦公室)于7月7日在2023“協同未來”自動駕駛未來城市嘉年華活動開幕式上正式宣布,在京開放智能網聯乘用車“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
據悉,基于《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管理細則(試行)》修訂版,企業在達到相應要求后可在示范區面向公眾提供常態化的自動駕駛付費出行服務。截至目前,在經開區道路上,共有百度Apollo、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3家的Robotaxi可提供全無人示范應用服務。
在此次開放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之前,2021年4月,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以下簡稱“先行區”)成立,分階段有序推進場景開放。同年10-11月,在國內率先開放車內有安全員的自動駕駛無人化道路測試與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今年3月,進入“車內無人”載人示范應用階段。截至目前,無人化測試車輛共計116臺,測試總里程近200萬公里。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累計訂單量超150萬人次,用戶好評率達95%以上。前期工作為先行區進入“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階段打下了堅實基礎,也提供了豐富的載人示范應用經驗。
事實上,不只是北京,在2023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坪山專場,深圳坪山區為安途智駕(AutoX)、鵬電集團和蘿卜運力聯合體(蘿卜快跑)頒發智能網聯汽車無人商業化試點牌照,標志著全無人Robotaxi收費運營正式在深圳落地。
此外,7月8日,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智能駕駛論壇上,百度智行、安途、小馬智行3家企業15輛車獲得浦東新區首批發放的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從封閉道路走向開放道路,并從車內有安全員狀態轉變為車內無人化狀態。
新考驗
北京、上海、深圳已然開啟新征程,但在進階路上,無人駕駛也將迎來服務的大考。“基于前兩階段對無人化技術能力的充分驗證,本次開放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主要考察企業的服務能力。”北京市自動駕駛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
“進入服務大考階段,意味著無人駕駛技術已經從實驗室和封閉測試走向真實的商業化服務。在這個階段,無人駕駛車輛將直接面向大眾用戶提供服務,如出租車服務、共享出行等。”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這意味著無人駕駛技術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經過實際應用來驗證其在真實場景中的效果和用戶接受度。”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進一步向記者指出,進入服務大考階段,意味著無人駕駛技術已經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熟,此階段考驗的意義便在于識別和解決問題、驗證其商業化應用的可行性和可持續性。
目前,北京經開區方面的資料顯示,考察中示范區將主要圍繞乘客車內安全風險、交通環境風險、自動駕駛功能風險三方面的解決方案,進行專業論證和實車評估。同時,在監管層面,針對商業化試點車輛制定日常監管專項內容及應急預案,保障車輛道路活動的有序開展。
同時,先行區在“車內無人”全流程管理方面有三項重點工作。
首先是進一步加強對自動駕駛企業商業化服務能力的考核。一方面,增強對車輛安全運行、接管次數等方面的指標考核;另一方面,新增專家評審機制,對企業的應急能力和安全運營能力進行評審。
其次,強化日常監管。要求參與企業1:1在遠程配備駕駛人,對遠程駕駛人及安全專員的職責分工做出更加嚴格的規范,加強對企業的日常監督。
最后,嚴格執行處罰機制。建立清零機制、退回機制,嚴格關鍵技術指標考核,確保對企業違規操作、違反要求等行為進行及時有效處罰。
新生態
服務大考僅是無人駕駛前進征程中的一部分,將視線放到未來,無人駕駛仍舊道阻且長。
北京大地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張瀾鐠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國內舊方式勢力市場的排斥,美國等發達國家在市場、自主核心科研、應用能力、基礎支撐技術等發展全面競爭,經濟政策層面的節奏把控等都可能是無人駕駛將要面臨的一些新問題。
洪勇認為,從下一步來看,服務大考之后則是進一步擴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他指出,這需要制定更為全面的政策法規來規范無人駕駛車輛的上路條件和安全標準。同時,還需要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提升自動駕駛系統的智能性、適應性和可靠性。此外,還需積極推動與城市交通管理部門和公眾的溝通和合作,以建立起一個健康、安全、高效的無人駕駛生態系統。
不過,在張瀾鐠看來,下一步可能是更為嚴格的高標準考核,也可能會是對無人駕駛服務商市場的完善化管理,以及短期運輸商業收益后橫向在安全生產作業領域如建筑業、采掘業等市場拓展延伸,進一步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受益。
總體上,盡管商業化試點已經開始,但這一令人鼓舞的消息或許并非意味著無人駕駛已然不遠。洪勇指出,無人駕駛距離實際應用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雖然在某些特定場景下,如封閉區域或者有限的道路網絡中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要實現廣泛的商業化應用仍面臨一些挑戰。技術上,需要解決復雜環境下的感知、決策和控制等問題;政策上,需要建立更加明確的管理規范和法律法規;社會上,需要提高公眾對無人駕駛的理解和接受度。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科技、政府、企業和公眾的共同努力,逐步推動無人駕駛向更加廣泛的應用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未來尚遠,但步伐從未停止。從北京來看,7月8日,在北京交通大學舉辦的第四屆首都高端智庫北京交通發展論壇上,《北京交通發展報告(2022)》發布。報告指出,未來五年,北京將建設100公里的智能化網聯道路。
“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在大規模范圍內實現普及。然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經驗的積累,無人駕駛離我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近,未來有望成為出行領域的重要創新和變革。”安光勇表示。
北京商報記者 金朝力 冉黎黎
免責聲明: 本公司提供的資訊來自公開的資料,本公司僅作引用,并不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有效性、及時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證,及不承擔任何責任。本公司提供的資訊并不構成任何建議或意見,均不能作為 閣下進行投資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