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速遞

    急聘!年薪百萬起!期貨行業掀起“搶人大戰”

    發布時間:2023-02-19       作者:中陽期貨      點擊數:

      期貨行業開年就在搶人了。

      “因人員緊張,沒過完(正月)十五我就開始出差,目前已經跑了12個城市,下周準備去鄭州和上海。”一位圈內的朋友說。

      因各行各業強勁復蘇,期貨行業人才匱乏越來越明顯,不少公司開始在行業內搜羅人才。豐厚的薪酬待遇,自然是招攬人才的重要法寶。

      期貨日報記者發現,春節過后人才大戰如火如荼,有知名機構更打出“急聘”的提示。

      “各大機構對拼腦力的投研人才和資源豐富的營銷人才都給出了豐厚的待遇。”華東地區的一位獵頭告訴記者。

      急聘!

      對圈外人來講,期貨是干什么的?為什么期貨行業人才一直都短缺?

      期貨與現貨完全不同,現貨是實實在在可以交易的貨物,期貨主要不是貨,而是以某種大眾產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為標的的標準化可交易的合約,根據這一合約,交易方可以按規定的價格,在未來某一時刻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或金融資產。

      對于期貨行業的人才短缺,中輝期貨董事會秘書黃健告訴記者,主要是相對其他金融行業,期貨行業專業性更強,對市場參與者的要求比較高,因此對從業者要求也高,在根本上限制了期貨從業人員的人數。

      跟“財大氣粗”的券商業、銀行業比起來,國內期貨業整體實力和規模小,起步也晚,發展空間更廣闊,目前從業人數僅有7萬余人,未來至少還有20萬的人才缺口,充滿了機遇與挑戰。而且,瞬息萬變的期貨市場對那些對投資有豐厚興趣的同學來說,充滿了神秘感與吸引力。

      事實上,期貨行業缺人不是新聞,期貨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比一般的金融機構更加缺人。期貨行業在人才爭奪戰中不具備優勢,隨著資產管理、風險管理等創新型業務不斷發展,期貨公司留人難,人才匱乏成為公司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從行業內部看,小公司因為工作環境、工作氛圍以及薪酬福利等多方面因素,生存環境更加嚴苛;而大型期貨公司多吸納有一定經驗的人才進行二次培養。另外,一些有實力的公司也會挖角我國香港、臺灣等地的專業人才。

      根據中期協的數據,截至2023年2月8日,在中國期貨業協會注冊的從業人員為77822人,對比之下,2022年底證券從業人員總數達35.43萬。

      期貨公司、現貨企業最渴望什么樣的人才?

      一位行業高管直言,高端人才較少,博士學歷占比不高,具有海外金融機構從業經歷的實戰型人才缺乏;復合型人才缺乏,既懂期貨和期權,又擅長現貨貿易的人才缺乏,當前企業風險管理需求呈現多元化和個性化趨勢,但目前期貨行業尤其是風險管理公司缺乏這方面的人才;能夠主動管理資管產品尤其投資目的是期貨等衍生品的主動管理人才也缺;國際性人才缺乏,尤其是既懂國際金融市場交易規則、法律法規又在國內擁有豐富從業經驗的人才。

      “很多公司渴望投研、技術、互聯網等領域的高端人才。雖然目前大型期貨公司已經具備全方位的投入能力,但大多數期貨公司還必須集中有限的力量突破重點,找到屬于自己的特色和局部優勢,根據自身稟賦聚集相關領域人才,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黃健說。

      記者也注意到,目前現貨企業因避險需求的提升,也需要相應的期貨人才。“自己培養短時間用不上,只能從大型的公司中挖人。”一位上市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說。

      事實上,證券、基金等行業的薪酬福利相較期貨行業更具優勢,期貨公司優秀的投研人才也面臨著被其他金融行業被挖走的風險。

      “目前我們公司比較缺乏真正能夠深入產業、機構的高端投研服務人才。我們也做了很多努力:一是真正落實‘以客戶為中心’的戰略,搭建實現高端人才價值發揮的平臺;二是持續提升公司的雇主品牌,為各類型人才提供適宜的工作條件和氛圍;三是加大對高端人才的投入,提高吸引力,目前我們正在高薪廣泛招納在產業研究和服務方面具備專業知識和經驗的人才。”黃健告訴記者。

      記者注意到,近幾年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公司發展迅速,但即使是排名靠前的風險管理公司,資金和人才也相對匱乏,注冊資本及員工總人數相較國外投行或大型供應鏈企業也很小。目前好的風險管理公司均注重自身團隊建設,一方面從產業吸收人才,另一方面引進衍生品高層次人才。

      如何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記者在招聘平臺上發現,量化實盤經理、基金經理、投資經理、期貨公司研究員等一線崗位的年薪在30萬—100萬人民幣不等,高管高達300萬。

      急聘!年薪百萬起!期貨行業掀起“搶人大戰”

      急聘!年薪百萬起!期貨行業掀起“搶人大戰”

      急聘!年薪百萬起!期貨行業掀起“搶人大戰”

      急聘!年薪百萬起!期貨行業掀起“搶人大戰”

      在打響“搶人大戰”的同時,更需下好“留人大棋”。一位準備跳槽的行業人士直言,在從“搶人”到“留人”的轉變過程中,雇主得對癥下藥,如何提升員工的獲得感是公司應該考慮的問題。

     

     

    免責聲明: 本公司提供的資訊來自公開的資料,本公司僅作引用,并不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有效性、及時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證,及不承擔任何責任。本公司提供的資訊并不構成任何建議或意見,均不能作為 閣下進行投資的依據。

  • 啦啦啦资源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