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萬物云:股價半年腰斬,“蝶城”進度不理想?
發布時間:2023-06-26 作者:中陽期貨 點擊數:

文 | 新浪財經 徐苑蕾
編輯 | 韓大鵬
當下的房地產市場,除了賣房和融資,開發商都想保持低調,平穩過渡。
然而,最近萬科旗下的物企萬物云動作卻頗多:在二級市場,董事長朱保全連續增持為公司“護盤”。此外,圍繞“蝶城”戰略,萬物云推出了萬御電梯品牌,瞄準電梯后市場。
資本操作背后,萬物云難掩的是股價的低迷。今年以來,萬物云股價跌幅超過四成,上市不到一年,公司股價相比歷史最高價已經腰斬。
此外,上市后首份年報增收不增利,萬物云寄希望于“蝶城”實現提效,但是市場化拓展對于已經持續多年下滑的毛利率是否會構成威脅,仍然是未知之數。
股價跌超四成,董事長連續增持“護盤”
根據香港聯交所資料顯示,5月31日-6月8日,一周之內,董事長朱保全已經6次增持自家股票萬物云,總計涉資約971萬港元,持股數量增至35.16萬股,持股比例上升至0.27%。
朱保全在萬科工作逾20年,前10年歷任人力、客服、行政等多個崗位。2011年,朱保全正式出任萬科物業事業部CEO,其后成為物業事業集團首席合伙人和CEO。
萬物云是萬科首個分拆上市的子公司,2011年至2021年這10年,也被朱保全稱為二次創業的10年。前些年,包括碧桂園、華潤置地等頭部房企,均連續分拆物企赴港上市融資,趁著資本浪潮一度拿下數十倍市盈率的估值。
但彼時,還叫做“萬科物業”的萬物云卻表現出一副氣定神閑的模樣。當輿論不斷追問“萬科何時會分拆物業上市”的時候,郁亮總是強調,要等萬物云成為一家城市服務商,而不是傳統物業服務商的時候。
物業向來被認為是臟苦累的活兒,萬科希望撕掉這個標簽。確實,比起其他物業公司,萬物云多了一層“科技”的底色,對外定位為一家“科技引領的全域空間服務商”。
隨著先后推出萬科物業、萬物梁行、萬物云城“三駕馬車”,落實Space、Tech和Grow三大模塊后,2022年萬物云也最終啟動上市。
然而受到房地產行業震蕩行情的影響,物業行業估值被嚴重拖累。根據克而瑞統計數據,2021年物業行業平均市盈率超30倍,但截至2022年底,行業平均市盈率下降至7倍,其中國資物管企業約為17.6倍,民企僅不足7倍。
作為行業內市值曾經排名第2的物企,至今上市不到一年的萬物云,股價卻經歷了多次起伏。上市破發后下跌三成,隨后又高走,股價一度漲至56.586港元/股的高位,而后又再次持續走低。今年以來,萬物云股價跌超40%,相比歷史最高價已經腰斬。

而朱保全在股價低位連續增持,“護盤”的舉動無疑是希望向市場釋放出管理層的信心。事實上,在低迷的估值之下,除了萬物云,寶龍商業、新城悅服務等物企高管今年也下場增持自家公司股份。此外,卓越商企服務、金科服務、雅生活服務等也相繼獲得外部資金增持。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招股書資料,2019年至2021年,朱保全獲得的薪金、津貼、花紅、社保醫保等收入分別約1252萬元、1480萬元和1250萬元。此外,萬物云上市之前,朱保全通過員工持股計劃獲授2000萬股,按照萬物云49.35港元/股的發售價計算,這部分股權對應價值約為9.87億港元,而根據最近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目前該部分股權價值已跌至約5.44億港元。
增收不增利,“蝶城”進度不太理想?
除了股價的震蕩外,萬物云還面臨著業績增長的放緩。在上市后首份年報中,朱保全表達了市場形勢的嚴峻,指出經過數年調控,開發商持續債務爆雷、新房銷售大幅度下跌,預期中從增量市場到存量市場的平滑轉換曲線,變得異常陡峭。放眼歷史,這種震蕩強度也殊為罕見。
財報資料顯示,2022年,萬物云實現營收301億元,同比增長27%,較此前兩年超30%的增速有所放緩。尤其是受到地產行業影響,其他社區增值服務(包含車位資產業務)、開發商增值服務分別僅錄得收入4.21億元和29.35億元,同比降幅約22.4%和4.2%,成為2022年萬物云唯二負增長的業務。

此外,由于成本費用高企,2022年萬物云三大主營業務板塊的毛利率全線下滑,公司整體毛利率下降2.9個百分點至14.1%。2022年,萬物云歸母凈利潤為15.1億元,同比下滑9.42%,而此前兩年的增速分別為43.55%和13.91%。
凈利潤負增長的另一個原因在于,2021年并購而來的陽光智博以及伯恩物業,由于原母公司陽光城和三盛地產遇到流動性問題,因而被計入了客戶關系攤銷5.7億元,導致折舊與攤銷上升116%至8.5億元。
那么面對行業的波動以及業績的放緩,萬物云想如何應對?萬科管理層將希望寄托在“蝶城”,并視之為未來10年萬物云的核心戰略。
“蝶城”是萬物云目前力推的街道戰略,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在3公里半徑的地理空間內,打破傳統住宅物業圍墻,通過智能物聯硬件對服務流程做出系統性改變,人員調度從小區內變為跨小區,效率得到改變。
需要一提的是,除了“蝶城+物業”,萬物云“蝶城+電梯”的服務模型也在近日正式落地。萬物云旗下的萬御安防與日立電梯達成合作,推出萬御電梯品牌,聚焦于電梯維修、保養、更新和改造等服務。
萬物云瞄準的是電梯后市場。根據第三方報告,預計到2025年,中國電梯后市場的市場規模將超過800億元,占整個電梯市場收入約70%。如果萬物云能吃下這塊蛋糕,那么將能在存量中找到增量,為公司創造新的收益來源。
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蝶城數量從459個增長到584個,萬物云已經完成提效改造38個蝶城,涉329個項目,實現超過3000萬元的提效,作用至全年可提升4%的基礎住宅物業服務毛利率。

2023年,萬物云計劃完成超100個蝶城的迭代。不過,有觀點認為,萬物云改造的進度不甚理想。億翰智庫在報告中指出,“按照2022年的進度,萬物云想要在2030年之前完成整張圖,難度有些大。”
此外,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行業競爭的白熱化,企業之間互搶項目,往往會壓低價格。對于萬物云持續下滑多年的毛利率是否會構成威脅,仍是未知之數。
但朱保全是有信心的,他在業績會上強調,“蝶城的生態模型正在逐漸建立起來。”他相信,2023年效益改善會大于規模的增長。
免責聲明: 本公司提供的資訊來自公開的資料,本公司僅作引用,并不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有效性、及時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證,及不承擔任何責任。本公司提供的資訊并不構成任何建議或意見,均不能作為 閣下進行投資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