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快訊

    八大看點傳遞重磅信號!“穩”的是增長和物價,“進”的是就業和民生!

    發布時間:2023-03-06       作者:中陽期貨      點擊數:

      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京隆重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承上啟下之年,政府工作報告不僅提出了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其中傳遞的重磅信號也備受市場關注。

      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今年重點工作,八大看點傳遞重磅信號

      看點一:經濟增長目標5%左右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5%左右。這一目標低于去年5.5%左右的增長目標,高于去年3%的實際增速。

      一德期貨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師郭士英告訴期貨日報記者,我國近年來淡化GDP數字,今年為了提振信心還是發布了具體目標值。5%的增速目標略低于諸多省份和機構預測數字,穩健務實,有利于提振信心和實現經濟自然恢復。

      “今年5%左右的經濟增速目標處于市場預期增速區間(5%—5.5%)的下沿,體現了宏觀管理更加注重增長質量以及更加務實的風格。“恒泰期貨首席經濟學家魏剛說,在去年3%較低基數的基礎上,今年增速目標設定較為謹慎,更加注重經濟增長質量,以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看點二: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這與去年預期目標持平,高于去年2%的實際漲幅。

      2022年全年,我國CPI漲勢整體溫和,與國際漲幅形成鮮明對比。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首席宏觀分析師李彥森表示,近年來我國貨幣政策始終未搞大水漫灌,且一系列保供穩價舉措成效顯著。2022年,我國以糧食和生豬為重點,全力穩定重要民生商品價格;以煤炭為“錨”,千方百計穩定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煤炭價格的穩定,為穩電價、穩用能成本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3年,我國物價保持平穩運行具有堅實基礎,但也需要警惕境外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輸入性影響。”郭士英建議,宏觀調控部門進一步發揮我國期貨市場價格信號作用,將商品期貨指數作為CPI先行指標進行密切監測,及時釋放調控信號,穩定市場預期。

      看點三: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擬按3%安排。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8萬億元。

      光大期貨宏觀分析師于潔表示,財政赤字率比去年目標高0.2個百分點,專項債比去年目標增加0.15萬億元,均小幅上調,且保持在合理水平。這體現了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的基調和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決心。預計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將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從而起到穩增長的作用。

      “雖然專項債目標在去年目標基礎上小幅上調,但低于去年實際發行的4.76萬億元水平,也低于市場預期。”郭士英認為,本年度和未來的經濟增長重點是消費而非投資,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積極轉變,市場對投資增速尤其是基建投資增速過高的期待,以及有關資源消費預期需要適度降溫。

      看點四: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紅塔證券(行情601236,診股)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相比于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貨幣政策今年沒有再提“總量”二字,“擴大新增貸款規模”也沒有再提。就算考慮到今年外需有下滑的壓力,但還是要追求“穩”字當頭,不希望通過過高、過快拉高宏觀杠桿率來對沖外需,希望宏觀杠桿率能夠穩定,靠消費、改革恢復信心等內生動力來支撐經濟增長。

      在魏剛看來,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結合當前12.6%的M2同比增速,貨幣總量放松空間有限,預計以結構性寬松為主,更多通過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和各類專項結構性工具為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提供流動性支持。

      “相比去年,今年對貨幣政策的描述更加中性,重點強調了精準有力。在當前經濟開始回升的背景下,進一步全面降息的空間受到限制。但由于寬信用的要求以及短端資金面偏緊的影響,小幅降準的可能性仍存,年內尚無需擔憂貨幣政策收緊帶來的風險。”李彥森說。

      看點五:著力擴大國內需求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大宗消費,推動生活服務消費恢復。

      李彥森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穩增長”和“擴內需”是首要任務,沒有再提及此前一系列經濟會議反復強調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困難”,對經濟增長信心增強,對外部風險仍保持謹慎。

      魏剛表示,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今年工作重點時,將擴大內需放在首位,預計主要在汽車、家電、家居、文化旅游等重點領域出臺支持政策,穩定大宗消費。“市場風險偏好或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經濟增長目標及財政、貨幣政策力度沒有超預期的內容,因此對A股和大宗商品影響整體偏中性。”

      看點六: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完善現代物流體系。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經濟發展。

      工信部近日也表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將重點抓好四方面工作,即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鞏固延伸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

      有分析人士稱,目前我國已建成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但產業鏈供應鏈還存在一些“卡點”“堵點”,部分核心環節和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產業基礎能力較弱,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率還不高。期貨市場應充分發揮價格發現、風險管理、資源配置等市場功能,為增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貢獻力量。

      看點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金融監管,壓實各方責任,防止形成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防止無序擴張,促進房地產業平穩發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優化債務期限結構,降低利息負擔,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李奇霖認為,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看,預計房地產政策主要是托底、防風險,房住不炒的總基調不會發生變化;預計未來隱性債務將和顯性債務合并監管。考慮到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制定相對穩健,地方變相舉債的行為將繼續被嚴控。

      李彥森也認為,政府工作報告對房地產政策更多強調“托底”而非“刺激”,不發生系統性風險仍是調控底線,地產政策方向仍是階段性放松而非轉向收緊。結合目前處于低位的融資成本和已經出臺的地方性政策看,居民部門仍將繼續受到融資支持,房地產銷售企穩回升的可能性較大。

      看點八:肯定資本市場發展成績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肯定了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成績,也堅定了資本市場發展信心。報告指出,我國推動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統籌推進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和改革化險,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加強金融穩定法治建設。

      回顧過去5年,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告訴期貨日報記者,我國資本市場經歷了一系列改革,期貨和衍生品法等法律法規的頒布和實施完善了資本市場的基礎制度,資本市場法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的主要任務來看,其中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等重要部署,均對期貨市場更深度服務實體經濟形成利好。

      在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韓乾看來,多年來,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和風險管理功能在穩定關乎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價格、幫助實體企業保價穩產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具體來看,廣州金控期貨研究中心副總經理程小勇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將對國內投資和消費帶來提振,大宗商品消費將迎來復蘇。與此同時,實體企業在大宗原材料采購和產成品銷售方面進行風險管理的需求也會回暖,這將有利于期貨市場成交規模的回升。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涉及能源安全和倉儲物流暢通等方面。程小勇認為,期貨市場也可從中尋找發展機遇,其中期貨交易所倉單等業務,以及期貨公司基差貿易、含權貿易等業務,都可以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立,尤其是有助于產業鏈中貿易環節的完善。

      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到要“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程小勇認為,總結過去5年的經驗,要穩定糧食生產必須穩定農民的收入,防止“谷賤傷農”。“保險+期貨”項目可以探索在更大范圍內為農民提供服務,“保險+期貨”既可以推出種植成本價格險,還可以推出掛鉤玉米、大豆、小麥和稻米等品種的收入險,這也與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完善農資保供穩價應對機制”相吻合。

      韓乾表示,基于運用農產品期貨工具的“保險+期貨”模式可以切實幫助農戶、農企規避價格風險,增加農民收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新湖期貨副總經理李強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擴大市場準入,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做好外資企業服務”等,表明我國將在擴大開放、投資促進、優化環境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吸引外資政策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將進一步提升,也意味著期貨行業將迎來更開放的市場、更優的營商環境。接下來,期貨市場應更有效發揮相關功能,服務微觀實體穩定發展,這也將成為相關期貨經營機構轉變經營方式、適應國際競爭、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為此,期貨市場仍需不斷創新,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

      “穩”的是增長和物價 “進”的是就業和民生

      和著春風,全國兩會在14億多人民的期盼中拉開帷幕。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回顧過去五年工作,提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主要預期目標和工作重點,受到全球矚目。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5%左右,低于去年5.5%的目標;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左右,高于去年1100萬人以上的目標;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3%左右,與去年目標持平。三個預期目標與去年相比“一減一增一平”,充分體現了中國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穩”的是增長和物價,“進”的是就業和民生。

      今年是中國經濟重回常態運行軌道的一年,考慮到去年低基數的影響,各方普遍預期會設定一個更高的GDP增速,但中國仍保持戰略定力,淡化GDP數字,增加城鎮就業,彰顯了政府統籌推進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的施政理念。

      五年來,面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疫情沖擊等接踵而來的嚴峻挑戰,中國始終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導向,在發展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薄霧輕遮,不改青山巍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面臨的挑戰之大前所未有,但中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推動經濟整體好轉的積極因素正明顯增多,支撐宏觀經濟大盤穩定具有堅實基礎和有利條件,這是我們的定力和底氣所在;做好今年的經濟工作,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不折不扣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中國經濟巨輪一定能沿著高質量發展航道破浪前行,這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

      人民網(行情603000,診股)近日開展“2023年全國兩會調查”,共吸引超過581萬人次參與。經過網友投票,“教育人才”“社會保障”“正風反腐”“鄉村振興”“就業優先”“醫療衛生”“依法治國”“社會治理”“擴內需促消費”“全過程人民民主”入選十大熱詞。每一個熱詞,都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都反映老百姓(行情603883,診股)的新期盼。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政府工作報告詳釋民生關切,直面熱點話題:“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點做好老年人、兒童、患基礎性疾病群體的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一條條民生政策,引發一次次熱烈掌聲。掌聲背后是“說到了點子上”的感慨,是在共同奮斗中創造美好生活的向往。

      從春天出發,向幸福而行。今日之中國,已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意氣風發地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闊步前進。

      八大看點傳遞重磅信號!“穩”的是增長和物價,“進”的是就業和民生!

      八大看點傳遞重磅信號!“穩”的是增長和物價,“進”的是就業和民生!

      

      

     

     

    免責聲明: 本公司提供的資訊來自公開的資料,本公司僅作引用,并不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有效性、及時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證,及不承擔任何責任。本公司提供的資訊并不構成任何建議或意見,均不能作為 閣下進行投資的依據。

  • 啦啦啦资源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