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廣期所推進碳期貨市場、突出對證券期貨普通投資者的保護……代表委員提出這些建議
發布時間:2023-03-07 作者:中陽期貨 點擊數:
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保護證券期貨普通投資者權益,增加碳遠期、碳期權、碳期貨等碳金融產品種類,以及穩步推進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等話題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全國人大代表林建華:建議盡快制定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突出對證券期貨普通投資者的保護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行長林建華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建議盡快制定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林建華表示,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須壓實金融機構責任。同時引導金融消費者自我保護。此外要構建社會共治體系。
對于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主要內容,林建華建議,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為基礎,結合金融消費領域的特殊性,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明確金融消費者的基本概念及其內涵;圍繞金融機構的行為規范、金融消費者的主要權利、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監督管理、金融消費者自律組織的功能定位、金融消費爭議的解決途徑、法律責任等內容進行規范;明確金融監管部門的職責分工,并建立健全協調統一的監管體系,既進行統一的制度安排,也考慮消費主體、監管對象及市場發展的差異性和特殊性。如證券期貨普通投資者與專業投資者在信息獲取、風險認知能力、專業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需突出對普通投資者的保護。
林建華還建議,加強制度性探索,進一步充實豐富立法內容。探索構建“一站式”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不斷提高金融糾紛處理的質效,降低金融消費者的維權成本。可參照英國金融申訴服務機構(FOS)模式,建立全國統一的、獨立于行政監管部門的第三方金融投訴糾紛處理機構。另外,可通過建立金融消費者救濟基金、懲罰性賠償等方式探索中國特色金融消費者保護救濟賠償制度機制的有效路徑。
全國政協委員楊宗儒:建議依托廣期所積極推進碳期貨市場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證監局局長楊宗儒今年擬提交加快完善多層次碳市場建設的提案。
楊宗儒指出,我國碳市場建設近年來取得積極進展,市場運行框架基本建立,初步打通了各關鍵環節間的堵點、難點。從成熟經驗看,碳交易市場是一個多層次市場體系,一般包括現貨市場和期貨等衍生品市場。為了提高碳定價效率、促進我國碳市場高質量發展、服務綠色低碳轉型,建議在完善碳現貨市場制度建設、加強碳市場數據質量建設的基礎上,強化期現聯動,研究推出碳排放權相關的期貨品種,加快建設中國特色多層次碳市場,服務綠色低碳轉型。
楊宗儒表示,需要研究推出碳排放權相關的期貨品種,建設一個價格有效、功能完備的全國碳市場。碳排放權期貨市場通過各類交易者的撮合交易、中央對手方清算等方式,可提供連續、公開、透明、高效、權威的遠期價格,進而提升碳市場運行效率,并為企業提供風險管理工具。建議推動期貨市場適度先行,依托廣州期貨交易所積極推進碳期貨市場發展,進一步完善碳定價體系,提高碳定價效率,促進我國碳市場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錢鋒:建議制定完善鋼鐵資源高質高效利用相關政策法規,豐富碳金融產品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常委、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鐵礦石和廢鋼作為現代鋼鐵工業的重要原料,其高質高效利用是助力解決我國鋼鐵行業面臨的“雙碳”和鐵礦石資源匱乏等問題的關鍵。
中國是世界第一鋼鐵生產大國。錢鋒表示,基于我國鋼鐵需求量下降、廢鋼量增長這一現實情況,預計未來30年,我國鋼鐵行業將出現廢鋼高峰。
針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尚未協同發展、鋼鐵冶煉工藝與裝備水平亟待提升、數字化技術尚未深度賦能以及政策法規不健全等問題,錢鋒建議,打造鋼鐵行業“礦石采選-生產制造-服役應用-回收利用”產業鏈一體化協同發展新格局,加快低碳鋼鐵冶煉新工藝與新裝備研發,推動數字化技術深度賦能鋼鐵冶煉全流程,制定完善鋼鐵資源高質高效利用相關政策法規,推進我國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
此外,錢鋒今年還為全國兩會帶來了關于完善我國碳交易市場機制的提案。他表示,當前,我國碳交易市場面臨企業碳排放監測體系較弱,未形成有效的碳市場價格機制,市場參與主體單一、交易不活躍,交易品種有限,碳交易法規體系不完善等問題。
對此,錢鋒建議,完善碳排放核算、報告與核查機制;提升碳市場價格杠桿功能,擴大市場參與主體、提升市場活躍度;豐富碳金融產品體系,完善碳交易市場法律法規,研究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更好發揮碳交易機構服務和管理功能
全國人大代表曹仁賢:建議借鑒國際碳市場經驗,進一步增加碳遠期、碳期權、碳期貨等碳金融產品種類
全國人大代表、陽光電源(300274,診股)董事長曹仁賢今年建議,擴大碳市場覆蓋范圍,鼓勵民間自愿交易。他表示,市場主體交易的活躍度是碳市場能否發揮減排效果和作用的關鍵,這對防止碳泄漏,提高出口產品競爭力,實現公平減排,最終實現“雙碳”目標意義重大。
為此,他提出兩方面建議。一方面,堅持先立后破、逐步擴大碳市場的覆蓋范圍。目前,我國碳市場已納入發電行業,覆蓋全國碳排放量約45%,但還有大量高耗能行業未被納入。建議“十四五”期間將更多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盡早將水泥、鋼鐵和電解鋁等高能耗行業納入,并盡快明確其納入的時間節點及碳配額分配原則。
同時,他建議完善并豐富全國碳市場的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在當前現貨交易的基礎上,可借鑒國際碳市場經驗,進一步增加如碳遠期、碳期權、碳期貨等碳金融產品種類,并引入遠期交易、展期交易、掉期交易等更多交易方式。建議全國碳市場設置碳配額有償分配比例,拍賣收入用于支持欠發達地區節能減排項目。逐步引入碳配額通過拍賣方式發放的機制,提升碳配額有償分配的比例,所獲收益用于環境保護、低碳投資和幫扶欠發達地區的節能減排項目。
另一方面,積極鼓勵民間市場主體自愿交易。曹仁賢建議鼓勵民間市場主體參與碳市場。開放非控排企業、機構及個人進入碳市場,并降低其入市門檻,通過市場化機制增強碳市場的覆蓋面和活躍度。
全國人大代表田軒:穩步推進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加快吸引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入市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近日在上海團全體會議上表示,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是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關鍵抓手,要堅定不移地穩步推進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加快吸引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入市。
就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筑中國特色科創金融新道路,田軒提了三點建議。一是加強金融結構的頂層設計,以增量思維變革,激發直接融資“活水”效應。以全面實行注冊制為引領,進行資本市場邏輯重構,提升直接融資比重,改變依靠以商業銀行為主體的間接融資格局,釋放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潛能。
二是加強創新生態體系建設,發揮區域協同效應。發揮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調整優化政府與市場、科技企業與科研院所之間的關系,推進科技創新與金融的共治。
三是堅定不移地穩步推進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通過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的持續優化、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穩步推進、跨境資產配置工具箱的不斷豐富,加快吸引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入市,通過更優資本、人才和技術的流動,幫助國內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提升風險抵御能力和公司治理水平。
全國政協委員蔡建春建議:推動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配置范圍
全國政協委員,上交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蔡建春今年建議有關部門將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可投資產品類別,擴大個人養老金可投資范圍。
蔡建春指出,當前,我國個人養老金發展主要面臨兩大困境:一是我國個人養老金整體規模較小,繳存意愿有待提升;二是我國個人養老金的權益配置比例較低,投資收益有待提高。
蔡建春認為,指數基金是個人養老金配置權益資產的合適工具之一。一方面,指數基金具備風險分散、投資成本低廉、持倉公開透明等多方面優勢;另一方面,指數基金產品種類不斷豐富、市場流動性持續提升、投資環境逐漸改善,為個人養老金入市創造了良好條件。截至2022年底,全市場共有超過1800只指數基金,合計規模近2.5萬億元。指數基金產品目前已涵蓋股票、貨幣、跨境、債券、商品五大類品種,股票指數基金涵蓋各種行業、主題和策略,可以滿足個人養老金的多元化資產配置需求。
重要抓手。為此,期貨市場仍需不斷創新,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
增加風險管理端制度供給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
作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樞紐,資本市場關聯度高,對市場預期影響大,對穩經濟、穩金融、穩預期發揮著關鍵作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關鍵階段,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有利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必須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堅持整體設計、突出重點、問題導向等原則,聚焦解決體制機制性障礙。
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成績斐然,但市場內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從市場功能來看,存在重融資、投資,輕風險管理的問題。從市場結構來看,股票、債券市場發展更好,期貨市場發展相對滯后。
客觀地說,在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中,期貨市場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能夠起到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引入長期資金的積極作用。近年來,上市公司風險管理理念不斷加強。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中有1130家發布套期保值公告,套期保值參與率達到22.89%,促進了業績的穩健增長;對長期資金而言,期貨市場能夠提供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豐富的資產配置工具,是其積極入市、長期持倉的“定心丸”。
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要在股票、債券、期貨市場中形成一整套緊密聯系、內在協調、相互支撐的制度生態體系,共同構成保障資本市場正常運轉和有效發揮作用的“四梁八柱”,尤其要增加風險管理端制度供給。
今年2月1日,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正式啟動,將引領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進一步完善。主要包括:完善發行承銷制度,約束非理性定價;改進交易制度,優化融資融券和轉融通機制;完善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健全常態化退市機制,暢通多元退出渠道;加快投資端改革,引入更多中長期資金;支持全國股轉系統探索完善更加契合中小企業特點的基礎制度。
隨著去年期貨和衍生品法審議通過并正式實施,期貨市場配套規章、規范性文件的修訂完善進入窗口期和機遇期。要持續釋放新法帶來的制度紅利,推進包括“品種上市注冊制”“衍生品交易”“期貨經營機構業務創新” “跨境交易”等一系列制度落地。
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要平衡融資、投資、風險管理功能發揮,協調股票、債券、期貨市場均衡發展。通過大力發展期貨市場,使風險管理端成為資本市場融資端、投資端承上啟下的重要平臺,為資本市場提供活力和韌性。
免責聲明: 本公司提供的資訊來自公開的資料,本公司僅作引用,并不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有效性、及時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證,及不承擔任何責任。本公司提供的資訊并不構成任何建議或意見,均不能作為 閣下進行投資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