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期貨

    去年16家上市豬企參與商品套保,額度超60億!讓衍生工具成豬企經營堅實后盾,行業人士這樣建議……

    發布時間:2023-02-23       作者:中陽期貨      點擊數:

      近年來,做好生豬市場的保供穩價工作,既是國家重大戰略部署,也是生豬產業謀求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國內生豬行業不斷探索化解“豬周期”風險的新路徑,除通過提升育種技術、加強疫病控制、實施智能化和標準化管理等傳統方法降本增效外,相關上市豬企、合作社及養殖戶也積極關注并逐步利用生豬期貨市場探索更高效的風險對沖。

      于2021在大商所上市的生豬期貨,給予了國內生豬產業鏈企業抵御風險更有力的衍生品工具。據期貨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近兩年來,在A股22家上市豬企中,共有16家豬企發布開展商品期貨套期保值業務的公告,其中提及生豬套保的企業有15家。相較2021年,2022年新增立華股份(行情300761,診股)、禾豐股份(行情603609,診股)、新五豐(行情600975,診股)3家企業參與商品期貨套保業務,牧原股份(行情002714,診股)、唐人神(行情002567,診股)、天康生物(行情002100,診股)、傲農生物(行情603363,診股)4家企業提高商品期貨套保規模上限。2022年16家上市豬企參與商品套保額度合計達60.77億元,較2021年有所提高。

      上市企業參與生豬套保公告數量、規模呈現正增長

      從上述16家上市豬企發布的套保公告來看,期貨日報記者發現,自生豬期貨上市后,實體企業對生豬期貨的關注度頗高。在生豬期貨上市僅兩年的時間內,擬參與生豬期貨套保的上市豬企數量和商品套保額度已呈現出增長趨勢。

      據統計,2021年至2022年,發布開展商品期貨套保公告的上市豬企由13家增至16家,除禾豐股份外,其他上市豬企均提及了生豬期貨品種的套保。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生豬期貨上市前,華統股份(行情002840,診股)在2020年年底便發布了新增生豬為套期保值業務交易品種的公告;而在生豬期貨上市后,牧原股份在2021年1月發布公告稱,鑒于生豬期貨上市,在原套期保值品種中增加生豬,同時表示在交割過程中將根據生豬期貨交割模式進行交易、收款。

      去年16家上市豬企參與商品套保,額度超60億!讓衍生工具成豬企經營堅實后盾,行業人士這樣建議……

      上市豬企的商品套保規模額度則由2021年的57.27億元增至2022年的60.77億元。其中2022年,牧原股份將商品套保額度(下同)從7億元提高至8億元,唐人神從2億元提高至5億元,天康生物從4億元提高至10億元,傲農生物從2.37億元提高至2.67億元;但也有金新農(行情002548,診股)、正邦科技(行情002157,診股)降低了商品套保額度。

      廣發期貨發展研究中心總助何濟生在接受期貨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總的看,去年上市豬企參與商品期貨套保額度變動僅實現小幅增長,主要是因為正邦科技將額度從10億元降至1億元,拉低了整體的增加幅度。

      此外,期貨日報記者還注意到,在上述統計范圍內的企業中有4家企業開展了外匯套保。2021—2022年間,牧原股份和海大集團(行情002311,診股)在進行商品套保的同時開展外匯衍生品套保,其中牧原股份將參與外匯套保額度從100億元降至20億元,海大集團將外匯套保額度從20億元提高至47億元,且在兩年內上調兩次;溫氏股份(行情300498,診股)和京基智農(行情000048,診股)的全資子公司則僅開展外匯套保,其中溫氏股份連續兩年外匯套保額度高達7.5億美元,京基智農全資子公司為2022年首次開展2億元額度的外匯套保。

      “由于上市豬企還涉及玉米、小麥、油脂、豆粕等原料采購業務,而像飼料用的豆粕來源于美洲進口大豆,因此企業在外匯套保方面也有較大需求。”何濟生表示,從數據來看,因牧原股份大幅下調外匯套保額度,上市豬企外匯套保規模由2021年的178.5億元降至2022年的120.5億元(按當前匯率換算)。

      雖然上市豬企2022年的外匯套保額度有所下滑,但值得注意的是,其總額度也遠高于商品期貨套保額度。對此,同濟大學上期期貨研究院副院長、避險網CEO馬衛鋒告訴記者,企業外匯套保額度更高說明我國經濟具備較高的對外開放度,同時上市公司套期保值對沖的首要風險就是匯率風險,因此通常來說外匯套保規模也遠大于商品套保規模。

      馬衛鋒告訴記者,從全市場來看,據避險網數據統計,2022年發布套期保值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共1130家,相比2021年的889家增長了27.1%,上市豬企利用期貨和衍生工具的趨勢也與全市場保持一致。而當前越來越多的上市豬企紛紛參與到套期保值業務與多種因素有關:一是近年來實體企業面對的經濟、經營環境多變,大宗商品、金融資產價格波動加劇;二是新的市場環境下企業的避險能力日趨重要;三是各方努力下上市公司的套期保值理念和文化不斷加強;四是期貨和衍生品法于2022年正式頒布并開始實施,相關企業開展套期保值等風險管理活動有了更堅實的法律基礎。

      此外,記者從大商所獲悉,截至目前,共有3000多家單位客戶參與生豬期貨交易和交割,100余家養殖企業申請了套期保值資格。在生豬養殖前20家龍頭企業中,已有19家向大連商品交易所提交了交割庫申請材料,11家成為生豬期貨交割庫。

      新產業(行情300832,診股)格局下,上市豬企風險管理能力引關注

      伴隨著近兩年生豬市場的起起落落,我國生豬產業格局也發生了諸多變化,國內上市豬企從2021年全行業的深度虧損到2022年經營業績出現兩極分化,當前經營仍面臨不小壓力。在此情況下,投資者也對上市豬企的風險管理能力產生了更多關注。

      記者梳理發現,自生豬期貨上市以來,有不少投資者在上市公司互動平臺上針對“企業是否計劃開展生豬期貨套保業務”“公司開展生豬套保業務的規模有多大”等話題對相關上市企業頻頻進行詢問。那么,上市豬企到底是如何規劃相關套保業務的?對生豬套保業務持何種態度?在參與生豬期貨市場時有何難點亟待解決?對此,期貨日報記者采訪了兩家在去年增加商品期貨套保額度并在今年計劃繼續參與套保的上市豬企。

      根據公告,去年牧原股份將商品期貨套保額度由7億元提高至8億元,2023年將繼續以不超過8億元的資金額度進行玉米、豆粕、生豬等商品期貨的套期保值業務。唐人神商品期貨套期保值額度由2億元提高至5億元,并將在今年繼續以不超過5億元的資金開展包括玉米、豆粕、豆油等農產品期貨品種及生豬的套期保值業務。

      談及當前套保額度和參與期貨市場的情況,牧原股份相關負責人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公司披露的開展商品套期保值業務的額度為審議的最高額度,不代表公司在套保過程中的實際使用額度,具體額度使用以公司實際業務開展為準。目前公司開展期貨業務規模較小。“公司一直本著審慎的原則,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觀察、學習期貨與現貨市場的關聯、互動,并結合公司的主營業務制定適合自身特點的策略,充分利用好期貨價格發現、對沖風險的功能。”

      唐人神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提高套保額度主要是因為公司飼料和養豬業務規模近兩年增長速度很快,為了保證套保規模和整體業務發展規模相匹配,所以額度也在增長。目前公司開展套保以玉米、豆粕、豆油等生產原料為主,生豬方面還主要基于研究和學習的階段。

      總的來看,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目前直接參與生豬期貨的上市企業數量仍較少,其中生豬市場價格變動頻繁、生豬期貨市場處于起步階段,以及企業自身因素是主要掣肘。

      “具體來看,生豬市場區域性較強,各地升貼水都不一樣,期貨價格的期限結構也在不斷變化,給上市豬企帶來操作上的難度;同時生豬期貨上市時間相對較短,市場流動性和承載力也有待進一步加強。”馬衛鋒說,而企業自身對期貨和套期保值也需要一個認識和熟悉的過程,短期內仍存在企業人員配備相對短缺、財務上有壓力等困難。

      通過近兩年對接國內大型生豬養殖企業的保值需求,國內期貨公司也對上市豬企參與套保的難點有了新的認知。光大期貨農產品研究總監王娜告訴記者,上市豬企主要顧慮的是傳統的養殖企業期、現結合的經營模式還沒有形成,也不容易接受期貨價格出現反向波動導致期貨端虧損、現貨端盈利的模式,因此很多企業更傾向選擇場外市場的生豬期權衍生品來鎖定風險。此外,生豬期貨上市時間短,基差波動的規律特征不明顯,企業也擔心套保過程出現的基差波動帶來額外損失。

      “雖然生豬期貨上市已經2年了,但對大部分養殖公司而言還是個新事物。”何濟生坦言,目前不少養殖企業通過包括期貨風險管理公司和貿易公司在內的對手機構進行鎖價交易,進而規避風險。但在去年4月底之后大約半年的上漲行情中,也有部分養殖企業因為現貨價格大幅超過合同鎖價價格而發生了毀約現象,由對手機構承擔了相應風險。若是在期貨市場上,那么類似的違約情況將較難發生,預計2023年愿意與養殖企業做鎖價的對手機構會逐步減少。

      記者發現,雖然當前上市豬企直接運用生豬期貨進行套保的規模較小,但近兩年上市豬企對生豬期貨的認識和了解正在不斷加深。

      “期貨工具是風險管理工具,公司結合自身經營狀況合理選擇策略,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能夠管理風險。”牧原股份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生豬行業的大幅波動受產業結構、定價模式等因素影響,生豬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路徑,生豬期貨的上市有利于幫助企業穩定經營,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多方發力,提高企業參與生豬期貨市場深度

      從近段時間來看,自去年年底以來一路下滑的豬價,截至目前依然萎靡不振。

      展望未來,國內生豬養殖集中度將不斷提高,而或大或小的豬周期波動也將一直伴隨著國內相關豬企的發展,對企業經營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業內人士認為,如果缺乏風險對沖,可能使相關企業疲于應對經營困局,建議上市豬企進一步提高參與生豬期貨市場的深度,讓期貨工具真正成為企業經營發展的堅實后盾。

      記者注意到,交易所層面對助力相關企業參與生豬期貨一直在努力。其中,去年9月大商所適時推出了生豬協議交收業務,主要包括提貨地點協議交收和白條豬肉協議交收兩項具體業務,以豐富交割庫和買賣雙方間的溝通渠道,提高各方參與交割的靈活性和自主性,順應“運豬”向“運肉”轉變的政策發展方向,擴大生豬期貨服務實體經濟深度和廣度。

      何濟生告訴記者,在近兩年生豬價格波動較大的情況下,如果相關生豬企業能及時進行套保鎖住養殖利潤,企業的經營也會更加行穩致遠。建議相關企業在制定、落實套保計劃前后需特別注意以下幾個重要環節:首先,在制定套保計劃時,企業要更好地對行情進行定性,進而采取合適的期貨期權工具和策略。這一方面需要企業選擇優秀期貨公司進行深度合作,另一方面也要企業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畢竟期貨工具具有金融屬性,基差波動會讓企業在產生虧損時懷疑自身的認知水平和期貨工具運用的必要性。其次,落實套保計劃前,要建立一套規范、合理的流程進行事前干預、事中監控、事后預警的全方位風控體系。最后,更合理地對套保效果進行考核,合并現貨進行考核而不是單腿考核期貨盈虧是基本要求,這需要企業管理層的認知水平與時俱進。

      馬衛鋒也提到,相關企業在進行套保前要明確套保目標、制定相關業務和風控規則;在落實過程中要保持套保初心,嚴守相關規則。

      那么,未來在行業競爭加劇下,如何更高效利用生豬期貨市場達到預期的風險管理效果,為企業經營保駕護航?何濟生告訴記者,與現貨不同的是,期貨盤面的波動既有產業方面的實際供需驅動,也有來自于宏觀層面的預期擾動,強預期弱現實或者強現實弱預期等都會對盤面定價進行擾動,同時估值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參考指標。因此,在企業研究、參與期貨市場的過程中,建議大型養殖企業應加大力度培養具備金融素養的高端人才,在建立屬于自己的期貨部門的同時積極與國內頭部優秀期貨公司進行合作,不斷提升對期貨期權工具的認知水平,轉變思維方式。

      “對于中小養殖企業來說,若能運用好期貨工具,相信也可以在行業走勢判斷和規避風險上領先行業平均水平,做到彎道超車,順利逆襲。”何濟生說。

      從今年的豬價來看,何濟生進一步表示,近日在豬糧比破5后、國家發改委宣布進行收儲的驅動下,養殖戶惜售情緒高漲,進而帶動二次育肥熱情,豬價也迎來一波反彈,從當下看大肥價格依舊高于標豬,二次育肥有利可圖。但由于去年5月以來整體能繁母豬存欄的回升,2023年下半年的生豬供應回升勢頭明顯,生豬養殖利潤難以大幅回升,若能通過期貨盤面鎖住養殖利潤,也是一個較為可行的選擇。

      王娜也告訴記者,2023年行業普遍預期生豬現貨市場難以出現利潤大幅波動的情況,行業經營將更趨理性。對于國內生豬養殖企業來說,可以把握階段性的操作機會,以區間振蕩思路對待,操作難度下降。同時呼吁大商所推出生豬場內期權,進一步降低企業參與成本。

     

     

    免責聲明: 本公司提供的資訊來自公開的資料,本公司僅作引用,并不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有效性、及時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證,及不承擔任何責任。本公司提供的資訊并不構成任何建議或意見,均不能作為 閣下進行投資的依據。

  • 啦啦啦资源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