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快訊

    “消失的193萬元”,責任這樣劃定!投資者要注意這些……

    發布時間:2023-03-15       作者:中陽期貨      點擊數:

      近期,由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法院審理的全國首例期貨居間人非法經營期貨交易咨詢業務獲刑的案例引發熱議,期貨居間人、喊單、誘導開戶、頻繁交易、手續費等業內人士較為敏感的詞語再度進入公眾視野。

      眾所周知,期貨居間人,從法律上理解,是指受期貨公司委托,為期貨公司提供訂立期貨經紀合同的中介服務,獨立承擔基于中介服務所產生的民事責任,期貨公司按照約定向其支付報酬的機構及自然人。依照《期貨公司居間人管理辦法(試行)》第十四條之規定,期貨居間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投資者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品種、價位、方向、數量等指向明確的交易建議。但在利益驅使下,仍有個別人觸碰法律紅線、破壞行業發展。期貨日報記者用“期貨居間”作為關鍵詞在中國裁判文書網進行查詢,發現相關案件不多但種類各異,于是記者聯系到河南省律協金融委副主任、河南千知鼎律師事務所代福華律師,就期貨居間相關案例引發的糾紛和問題進行分析解讀。

      案件背景

      某期貨公司與張某某的期貨交易糾紛案件【(2021)京民終288號】,是一起涉及期貨居間等問題的案件。原告張某某(投資者)。被告:陶某某(居間人)和某期貨公司。韓某建立“A+B布局交流群”帶領操作,最終陶某某虧損1931792.78元(平倉盈虧-791740元,手續費累計1140052.78元)。本案中,原告認為居間人頻繁喊單賺取高額手續費,期貨公司放任不管,陶某某、期貨公司應當連帶賠償張某某的全部損失,被告則認為原告方在交易過程中存在過錯,要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判決結果

      一審判決:陶某某未履行“適當性義務”,對張某某的損失發生存有過錯。某期貨公司在居間人管理方面存在問題,應就張某某的損失與陶某某承擔連帶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期貨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六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定,判決陶某、某期貨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張某某連帶賠償損失772717元。

      二審判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一款、第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期貨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之規定,根據上述分別對張某某、陶某某及某期貨公司存在的過錯、過錯的性質及大小、過錯和損失之間的因果關系的分析,酌定陶某某賠償張某某損失1931792.78元的30%,即579537.83元;期貨公司賠償張某某損失1931792.78元的10%,即193179.28元。

      法律依據

      本案主要適用以下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期貨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律師說法

      期貨日報:您是什么時候接觸期貨行業糾紛的,有沒有經手過類似案例,相關糾紛大多發生在哪些方面?

      代福華:河南千知鼎律師事務所是以原某律所金融期貨專業團隊為基礎組建成立。我們的金融期貨團隊自2008年以來長期從事金融期貨方面的法律服務并擔任期貨公司法律顧問。

      目前,我們正在上海金融法院代理的一起案件就是期貨居間侵權糾紛。這類糾紛大多發生在居間人未履行投資者適當性義務、居間人超越居間人身份而提交易建議、期貨公司未對居間人進行有效的過程管理等方面。

      期貨日報:自然人期貨居間人和機構期貨居間人各自存在哪些常見問題?

      代福華:由于歷史原因,2021年9月之前,我國期貨行業一直未能建立起一套比較完善的期貨居間人制度,自然人期貨居間存在以下常見問題:

      1.誠信問題。誠信貫穿期貨居間人執業的始終,在市場開發環節表現得尤其突出。在招攬客戶時,期貨居間人可能會進行虛假陳述。例如,模糊自己的身份及其與期貨公司的關系,讓投資者產生期貨居間人是公司員工的錯誤認識;夸大期貨交易可能產生的盈利,不講或少講期貨交易承擔的風險,誘使不知情的投資者進行期貨交易;吹噓自身的操作水平和盈利能力,甚至做出保底承諾,騙取投資者的信任和授權。

      2.道德風險問題。多數期貨居間人有雙重身份,即既為客戶居間人,又為客戶代理人,由此產生了較大的道德風險。一是期貨居間人可能同時管理多個賬戶,其中不乏親戚朋友甚至是本人的賬戶,導致其在交易時難以公平地對待所有賬戶;二是期貨居間人的收入來源主要為期貨公司返傭,而這與其賬戶交易額緊密相關,容易使其產生“炒單”的行為:三是利用遠期不活躍合約進行“對敲”,套取客戶資金。

      3.傭金套利問題。由于期貨公司之間的激烈競爭,期貨居間人游走于多家機構之間,循環提價,動輒以更換門庭相要挾,實現期貨公司之間的傭金套利。同時,由于自身市場開發獎勵機制與居間人返傭相差懸殊,許多期貨公司業務員視傭金孰高,將客戶轉到期貨居間人名下,或轉到另外一家公司,以實現傭金收益最大化。

      機構期貨居間人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法律上的困境。關于機構居間人的法律規定尚不完備。《中華人民共和國期貨和衍生品法》(以下簡稱期貨和衍生品法)和《期貨交易管理條例》都沒有期貨居間的規定。雖然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中提到居間人可以是法人,但是否所有具有法人資格的經營機構都可以從事期貨居間,以及機構居間人是否必須為專門從事居間業務的機構等則沒有規定。《期貨公司居間人管理辦法(試行)》也僅規定期貨公司應當與經金融監管部門批準而設立的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開展居間合作,并未規定其他法人開展居間業務的問題。因此,期貨公司在與機構居間人進行合作時存在著一定的顧慮。

      2.財務及納稅環節的困惑。如果機構充當居間人,傭金自然應當直接匯到機構居間人賬戶中,但期貨公司不能確定該筆費用應如何進行賬務處理,以及在稅務方面是否可以稅前列支,機構居間人的居間收入的財務及納稅方面也無相關規定。(《期貨公司財務處理實施細則》(2023年1月1日起執行)這里有一些規定)

      3.機構居間人自身的問題。首先,機構居間人的規模較小(如咨詢類司的注冊資本通常較低),抗風險能力也較弱。其次,很多從事期貨居間業務的機構專業程度不高,開戶后的服務質量還有待提高。最后,缺少明確的法律規定及制度安排,容易產生全權委托或向客戶承諾盈利等問題。

      期貨日報:您認為期貨投資者從本案中可以汲取什么教訓?投資者入市前,特別是與期貨居間合作時,應注意哪些方面,期貨公司在對期貨居間人的規范管理方面應該注意哪些方面?請您作為專業律師,提供一些建議。

      代福華:期貨市場是一個交易風險的市場,沒有穩賺包贏的妙方和高手,投資者要理性投資、審慎交易,切不可盲目跟從任何人的投資建議。期貨投資者入市前,特別是與期貨居間合作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學習和熟悉期貨交易知識。在進行期貨交易前,投資者應該充分了解期貨市場的交易規則、風險管理和交易策略等基礎知識,了解期貨市場的特點和交易流程,以避免因不了解交易規則而造成的損失。

      2.確定適合自己的交易品種。期貨市場中有很多交易品種,每個品種的交易規則和風險特征都不同,投資者應該選擇自己熟悉并且也適合自己的品種進行交易,并根據自己的交易計劃進行操作。

      3.注意風險控制。期貨市場具有較高的杠桿,投資者需要時刻注意風險控制,設立合理的止損和止盈點位,避免過度杠桿和過度投機,以避免因市場波動而帶來的巨大損失。

      4.注意信息透明度。期貨投資者進行期貨交易,特別是與期貨居間合作時,可能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投資者需要警惕信息泄露以及信息披露風險,保持警惕和謹慎。

      期貨公司應該根據2021年9月施行的《期貨居間人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進行以下五個方面的規范管理:

      1.承擔居間人管理主體責任。應當加強居間人職業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居間人管理制度,及時準確登記居間人信息。

      2.簽訂《居間合同》前對居間人進行資格審查。資格審查除正向的一些資格條件,比如年滿18周歲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取得期貨從業務資格考試成績合格證、已完成協會要求的培訓等,同時也有禁止性規定,比如不得與那些最近三年受到刑事處罰、證監部門行政處罰或行政監管措施,被采取市場禁入措施禁入期未滿、資格限制紀律懲戒措施限制期未滿的居間人開展合作。

      3.簽訂《居間合同》前對居間人進行培訓。

      4.期貨公司對居間人還要進行“過程管理”,發現違法違規行為,應及時調查處理,追究責任,同時進行信息登記。

      5.期貨公司應當承擔居間人名下客戶投訴處理的首要責任,建立健全投訴處理機制,公開投訴處理流程,建立投訴記錄臺賬,妥善處理客戶投訴及與客戶的糾紛。

      期貨日報:您認為期貨公司應當如何更有效地履行期貨居間人管理主體責任,履行風險防控義務?

      代福華:在當前的法律環境下,期貨公司應當依照規范履行期貨居間人管理主體責任。

      1.對投資者的披露義務。期貨公司有義務向投資者披露相關信息資料。期貨公司必須向投資者揭示期貨居間人的身份及業務范圍。期貨公司有權要求期貨居間人如實提供自己的基本信用信息,建立執業檔案,并有權向期貨業協會進行備案,等等。

      2.對期貨居間人的管理義務。期貨公司有權在期貨居間人成為所介紹客戶的指令下單人、資金調撥人、結算確認人等客戶代理人時,與客戶簽訂客戶代理人風險說明書,在期貨經紀合同及相關風險揭示中明確告訴投資者其代理人的身份和其因代理而獲得收入報酬的來源,以及可能存在的利益沖突和風險等。

      3.期貨公司在期貨居間合同層面上,應明確與期貨居間人確定彼此間的權利和義務。

      4.制訂具體的內部管理制度。比如,禁止期貨居間人利用期貨居間建立非法期貨網點。如果期貨居間人以從事居間活動為由設立居間點或以其他組織形式非經批準從事期貨代理業務,則構成非法期貨經營網點。

      期貨日報:您認為期貨居間人如何更好地開展合規經營?

      代福華:期貨居間人行為規范是居間業務有序開展的基礎,主要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規范。

      1.居間明示方面,要求居間人開展業務須確保客戶了解居間人身份及權責,遵守合法合規、誠實守信、保密等基本原則。為此,上海市期貨同業公會專門建立了“居間明示”制度,要求期貨居間人明確告知客戶居間人身份及介紹屬性。

      2.行為準則方面,禁止期貨居間人以期貨經營機構名義開展業務,禁止代客下單、調撥資金或確認交易結果等越權行為,禁止從事虛假和誤導性宣傳、非法咨詢、誘導交易等欺詐客戶行為,禁止代客交易,禁止利用居間人身份從事變相融資、非法集資等活動,禁止采用貶低競爭對手等不正當手段招攬客戶。

      3.競業禁止方面,深圳、江蘇地區規定法人居間人的工作人員不得為本單位與期貨經營機構居間;深圳地區規定期貨經營機構工作人員不得為本公司和其他期貨經營機構居間。

      期貨日報:本案中出現了“A+B布局交流群”,有沒有類似喊單、誘導操作嫌疑?

      代福華:本案中,業務員通過網絡渠道發布期貨行情分析,以承諾開戶后提供期貨交易輔導吸引客戶開立賬戶;其后,指使分析師、業務員通過微信向客戶提供“買點”“賣點”“止盈點”“止損點”等投資建議,引導、鼓勵、促成客戶交易,已經涉嫌誘導操作。

      個別期貨居間人利用其同期貨公司的業務聯系,突破居間業務范圍,通過非法提供期貨交易咨詢建議誘導期貨交易者頻繁交易并獲取超額手續費提成,對交易者的合法權益和期貨行業的聲譽均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

      該案件的審理對于非法期貨交易咨詢的認定、相關人員責任比例標準均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同時,案件的審理和相關媒體的傳播報道也有利于進一步警示期貨居間從業人員認清法律紅線,恪守業務規定,并具有較大的投資者教育價值。

      期貨日報:該案例中上訴人說:一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導致錯誤認定張某某的損失與陶某某的居間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二審判決跟一審有何差別?針對這類案件,2022年8月1日施行的期貨和衍生品法有哪些參考意義?

      代福華:一審與二審的差別在于居間人行為性質的認定,一審法院判決陶某某及某期貨公司對于張某某相應的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二審法院則明確了期貨居間人的法律地位及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性質,即居間人不同于代理人及代理法律關系的性質,其以自己名義作為中介促成期貨經紀合同的簽訂,根據自身的過錯獨立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期貨和衍生品法的出臺對期貨行業和期貨法治層面都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從行業層面看,法律的出臺對期貨行業發展起到了激勵作用,促使更多人才加入到期貨行業,期貨和衍生品法規定國家鼓勵利用期貨市場和衍生品市場從事套期保值等風險管理活動,使得實體企業利用期貨市場從事套期保值等風險管理活動有了法律依據,打破了以往一些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瓶頸。同時,期貨和衍生品法從法律層面肯定期貨市場功能,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產業鏈主體和其他金融機構共同加入期貨服務實體的隊伍,促進期貨業務的跨市場發展。

      總結

      代福華從專業律師的角度表達了對期貨行業的看法,認為相較于其他行業,期貨行業發展越來越規范,監管之嚴格更是其他行業所無法比擬的。多年來,監管部門、期貨業協會、交易所、期貨公司、相關媒體不遺余力地推進期貨投資者教育工作,特別是更為關注中小投資者群體的合法權益,不斷加強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

      馬克思曾說過,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家就會大膽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死的危險。

      有利益的地方總會面臨糾紛,更何況還有虛假平臺、所謂的“大師”、網絡傳銷等借期貨之名行騙的“大坑”,因此投資者一定要擦亮眼睛,保持一顆平常心,認真學習,專心交易。期貨市場因具有杠桿特點,交易風險也有所放大,尤其考驗人性的貪婪。做期貨交易是一件專業的事情,需要專業的知識,需要研究交易規則,甚至還要研究心理學,投資者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時刻保持理性和對市場的敬畏,謹慎入市。

     

     

    免責聲明: 本公司提供的資訊來自公開的資料,本公司僅作引用,并不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有效性、及時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證,及不承擔任何責任。本公司提供的資訊并不構成任何建議或意見,均不能作為 閣下進行投資的依據。

  • 啦啦啦资源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