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期貨業高質量發展充滿信心與期待——專訪弘業期貨董事長周劍秋
發布時間:2023-03-16 作者:中陽期貨 點擊數:
弘業期貨(001236,診股)董事長周劍秋在期貨市場深耕了20余年,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期貨老兵”。她雖為江南女子,說話溫聲細語,卻透露出一股堅韌的力量,這是時間賦予她的特質,也是她選擇堅守的結果。20多年來,周劍秋始終堅守初心、堅持夢想、永葆激情,在期貨市場的發展浪潮中“激流勇進”。2022年,她接棒成為弘業期貨新任“掌門人”。
[見證期貨行業蛻變]
1999年3月,恰逢期貨市場治理整頓末期,周劍秋作為時代的見證者之一,十分看好期貨行業的發展前景,懷著夢想和希望踏進了弘業期貨。
“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期貨市場進入治理整頓階段,直至90年代末。1998年8月,全國期貨行業進行大整頓。站在劇烈變革的十字路口,一些中小型期貨公司跌入低谷,舉步維艱。當時,相比發達國家的成熟期貨市場而言,國內期貨市場才剛剛起步。因此,進入期貨公司工作,也被認為是一種不靠譜的選擇。”周劍秋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基于對宏觀經濟的了解,以及金融業燦爛前景的期許,在一片質疑聲中,她沒有猶豫,毅然決然地進入了期貨行業。
“1999年,我進入期貨行業的時候,正處于行業治理整頓階段的尾聲,期貨交易所數量精簡合并為3家,期貨品種降至12個,期貨代理機構數量也大幅減少。1999年,期貨經紀公司的準入門檻提高,最低注冊資本金要求不得低于3000萬元人民幣。2000年12月,中國期貨業協會成立,標志著中國期貨行業自律管理組織誕生,新的自律機制引入監管體系。經過2000年至2013年的穩步規范發展階段,自2014年以來,我國期貨市場進入創新發展及對外開放的新階段。”周劍秋說。
20多年來,我國期貨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作為見證者的周劍秋將其總結為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品種創新持續推進,涵蓋期貨與期權、場內與場外、境內與境外衍生品市場體系的初步構建。到2022年年底,國內上市期貨、期權品種達到110個,基本覆蓋農產品(000061,診股)、金屬、能源化工、金融等國民經濟主要領域。交易所場外市場建設持續推進,倉單交易、商品互換、基差交易等場外業務模式不斷豐富,機構間場外衍生品市場持續擴容。
二是交易規模穩步增長,在全球期貨市場的影響力快速提升。周劍秋表示,我國商品期貨交易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鄭商所、大商所、上期所和中金所在全球交易所期貨、期權成交量排名中分別位居第八、第九、第十二和第二十五。具體來看,在2022年全球農產品、金屬和能源類品種的成交量排名中,農產品表現突出,國內品種包攬前十名。其中,大商所的豆粕、棕櫚油和豆油期貨位居前三,鄭商所的菜籽粕、棉花、菜籽油期貨分別位居第四、第六、第七;金屬方面,位居全球前三的是上期所的螺紋鋼期貨、大商所的鐵礦石期貨和上期所的熱軋卷板期貨,鄭商所的鐵合金期貨位居前十;能源方面,上期所的燃料油期貨、石油瀝青期貨,上期能源中質含硫原油期貨、低硫燃料油期貨,大商所的液化石油氣期貨位居全球前20強。我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逐漸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貨交易市場和農產品期貨交易市場,并在螺紋鋼、白銀、銅、黃金、動力煤、股指期貨以及眾多農產品等品種上保持著較高的國際影響力。
三是期貨市場的監管制度不斷完善,為期貨市場平穩健康運行奠定了制度基礎。目前,我國期貨市場確立了中國證監會、中國證監會地方派出機構、期貨交易所、中國期貨市場監控中心和中國期貨業協會“五位一體”的期貨監管體系,并通過期貨和衍生品法把特色監管制度以國家法律形式確定下來,體現了借鑒國際最佳實踐和立足國情的有機統一。
四是期貨公司業務范圍不斷創新拓展,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大幅提升。風險管理、資產管理等創新業務在有效服務實體經濟和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的同時,也促進了期貨行業自身的業務模式轉型升級。
五是期貨公司資本實力持續增強,為期貨公司業務增長提供保障。“資本實力的增強,使期貨公司的競爭力逐步增強,從而能調動更多資源,更好服務業務發展。”周劍秋表示。
隨著市場日益發展完善和國民金融風險意識逐步提高,期貨避險功能逐漸被大眾接受和認可,周劍秋也越來越熱愛這個行業。她說:“進入期貨行業20多年來,我始終保持著對行業發展的期待和熱情、對金融市場改革創新的擁抱和激情,見證了期貨行業涅槃重生,不斷發展壯大,期貨在價格發現、風險規避、財富管理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期貨是金融行業中發展較晚,較早引入市場化競爭,從業難度相對高的板塊,同時也是一個每天充滿挑戰、每天充滿變化、每天都能學到新知識、每天充滿期待的行業。我們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挑戰自我。每次突破帶來的喜悅可以完全掩蓋行業艱難發展的酸甜苦辣,每次為企業規避風險得到客戶認可,我們都感到很欣慰、很有成就感。我非常自豪用青春見證了期貨行業的發展,無怨無悔!”周劍秋感慨良多。
[踐行服務實體初心]
在周劍秋看來,剛剛過去的2022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內外部環境,期貨行業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使命,為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期貨智慧、期貨方案和期貨力量。
在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期貨市場自身也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活力。周劍秋介紹說,不僅客戶權益屢創新高,上市品種也迎來加速期。基于此,越來越多的產業客戶和機構投資者利用期貨市場管理風險、配置資產,投資者產業化、機構化趨勢明顯。
在國內期貨市場日趨發展完善的今天,期貨業呈現出經營機構頭部效應越發明顯的行業格局,對此,周劍秋表示,這是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例如,弘業期貨,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作為一家有著27年歷史的國有金融企業、國內首家‘A+H’上市的期貨公司,我們始終堅持以打造‘一流綜合金融衍生品服務商’為使命,實施‘綜合化、多元化、機構化、專業化’的發展策略,不斷強化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她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公司構建起了“五位一體”服務實體企業的綜合服務體系,通過科技賦能打造業內領先的高速交易通道和技術服務平臺,不斷提升研發服務能力,打造線上線下(300959,診股)融合的“雙輪驅動”服務模式,形成了專業系統、行業領先的衍生品綜合服務優勢。以“全面提升客戶體驗”為核心,通過銳意創新實現轉型升級,鍛造弘業期貨服務實體經濟的過硬本領。
服務實體經濟是期貨市場的初心與使命,期貨公司就是連接期貨、現貨的橋梁。周劍秋表示,期貨經營機構要在全面管理風險上做細文章,為實體企業提供一體化風險管理服務,護航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隨著期貨公司業務模式不斷擴展,逐步實現從經紀業務向衍生品綜合服務商的轉型,尤其是風險管理子公司開展的場外衍生品、含權貿易和倉單質押業務,逐漸成為服務各類產業企業的重要抓手,這在為實體企業提供定制化風險管理服務方面尤為突出。”周劍秋表示,此外,風險管理業務的廣度與深度也在進一步提升。
近年來,弘業期貨及其風險管理子公司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也在不斷增強。據記者了解,弘業期貨分支機構眾多,在國內主要金融中心和重點城市設立了45家分支機構。風險管理子公司——弘業資本充分發揮此優勢,配合母公司“五位一體”的模式服務實體企業。弘業資本團隊建設完善,并擁有獨立開發的期權定價模型、期權波動率曲面模型、風險對沖策略、對沖風險度量模型等,制定了完善的業務制度流程、風險應急預案,在幫助實體企業規避風險、提升盈利能力以及在“保險+期貨”項目上均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此外,弘業資本新增服務中小微企業客戶數同比呈倍增趨勢,運用場外衍生工具,為實體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保價穩供提供重要支持。
[加快多元轉型步伐]
“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體經濟服務是期貨市場的天職。期貨市場更多的是依靠期貨公司來實現發現價格、管理風險和配置資源的功能,而期貨公司則通過開展相應業務發揮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職能。”周劍秋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期貨經營機構應遵循多元化發展路徑,依據公司自身的股東背景、規模、地域和專業優勢,走差異化發展之路,從而滿足不同規模、不同類型、不同地域的客戶需求。
具體來看,據周劍秋介紹,期貨經營機構未來的發展路徑有三個方向:一是走綜合化發展道路。她表示,綜合發展要求期貨公司有強大的實力,能夠在國內外多個市場、多個產品形態上具有綜合服務能力,能夠提供包含風險管理、資產管理、期現結合、交易結算以及境外業務等在內的綜合性業務。二是走專業化發展道路。成為金融型期貨公司或商品型期貨公司,也可兩者兼有,但是兩者之間側重不同。三是走專精型發展道路。可以致力于在資產管理、投資咨詢、境外代理、低成本通道服務、區域性服務等一兩個方面,形成較強的競爭優勢和市場影響力。
“就弘業期貨而言,我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走綜合化發展道路,致力于成為一家綜合型衍生品專業服務提供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公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以A股上市為契機,用好境內與境外上市平臺,在新賽道上實現‘換道超車’,打造核心競爭力,努力建設場內外協同、境內外連通、期現貨聯動的綜合型業務提供商和科技賦能的金融科技企業。”周劍秋說。
此外,期貨和衍生品法的頒布實施是我國期貨市場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為期貨經營機構的發展前景指明了方向。在周劍秋看來,期貨和衍生品法的立法宗旨之一是促進期貨和衍生品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因此,期貨經營機構應當緊緊圍繞這一宗旨,大力支持實體企業參與套期保值、做好風險管理。
“經紀業務作為期貨經營機構最傳統的主營業務,近年來陷入了服務同質化、以低手續費吸引客戶的經營困境。我們應當想方設法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深入且全方位地了解客戶的真實需求,為客戶提供定制化服務,將經紀業務在現有基礎上做深做實,更好推動實體企業高質量發展。”周劍秋說,繼期貨和衍生品法出臺后,2023年3月1日,新私募資管業務管理辦法和運作規定也開始實施,這也是為了更好地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期貨經營機構作為客戶實現資源配置的橋梁,應當在資本充足、治理健全、合規運營的基礎上,用專業能力去開發私募資管業務,引導資本投向實體經濟。”
“展望未來,我對中國期貨業的高質量發展充滿信心與期待。”周劍秋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要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期貨市場通過發揮套期保值的市場功能,可以幫助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盈利能力,而建設高標準的期貨市場體系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題中應有之義。
“此外,期貨和衍生品法的正式實施,體現了黨中央對期貨市場未來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以及對期貨和衍生品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發揮更大價值和功能的期望。在期貨與衍生品法的引導下,中國期貨業將開啟轉型‘加速度’,加速摒棄過去依賴單一經紀業務的經營模式,加快向資產管理、財富管理、風險管理、境外業務等綜合發展的多元化業務提供商轉型。”周劍秋說。
免責聲明: 本公司提供的資訊來自公開的資料,本公司僅作引用,并不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有效性、及時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證,及不承擔任何責任。本公司提供的資訊并不構成任何建議或意見,均不能作為 閣下進行投資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