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貨策略

    對話期貨資管先鋒人物|齊旭:抓住期貨資管新的發展窗口期

    發布時間:2023-03-09       作者:中陽期貨      點擊數:

      隨著期貨市場新發展時代的到來,行業里越來越多的女性走出舒適區,敢于“向前一步”,用勇敢和勇氣探索前路,為我國期貨資管領域貢獻一份力量。齊旭就是其中的一位。

      她曾在證券行業深耕八年,有著光鮮的履歷、亮眼的經歷,并在我國期貨市場發展的早期果敢地加入其中。她先后在國泰君安期貨技術部、結算和運營部工作近二十年,2021年成為國泰君安期貨資產管理部總經理。

      不斷學習和創新,要敬畏市場

      在齊旭看來,期貨行業相比證券業來說,雖然規模和體量較小,但“五臟俱全”,每個環節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在證券業做了近8年的IT,結果到期貨行業才發現,期貨對IT的要求更高。”齊旭表示,證券業已經發展到高度標準化的階段,而期貨行業不一樣,新的品種、新的規則、新的制度等都在不斷推出和完善,所以始終要求從業人員不斷學習和創新。

      

      來到國泰君安期貨后,齊旭在結算和運營部門一干就是十幾年。外界常常把期貨風控想象得很神秘,但她卻認為這是一件很平常的工作,唯一不同的就是一直在學習的路上無止境地前行著。“期貨公司的中后臺始終都在學習規則和識別風險,這是我們的慣常動作,并不神秘。期貨公司的中后臺人員在進行風控的過程中識別了不同客戶的風險,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了不同的處置。”齊旭說。

      很多人對期貨風控存在認知誤區。“一開始很多客戶不理解、有情緒,但在陪著客戶成長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客戶經歷了市場的洗禮,已經慢慢認可了期貨對風險控制的要求,能夠理解風控是從保護客戶利益的角度作為出發點的。”齊旭認為,就像黃埔大橋上的圍欄,假如沒有圍欄,你敢不敢過橋?會不會害怕?風控就像橋上的圍欄,是一份安全保障,會讓投資人更安心,讓投資更安全。

      變化是期貨市場永恒的主題。絕對的零風險是不存在的,樹立風險意識、掌握科學的風險管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令齊旭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股指期貨的那波行情,市場深深地教育了大家。她表示,一些產業龍頭雖然在參與期貨市場之前,交易所都對其進行過專門的輔導,但真正運用期貨工具的時候還是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風險問題,根本原因是對市場規則的敬畏感不夠。“因為期貨和現貨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容商量。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有明確的規則和規定,是不允許討價還價的。不過,經過這些年的磨合,市場參與各方對市場規則的理解越來越深入,對市場的敬畏感也越來越強烈。”

      尋找優勢錨點,找好賽道再出發

      期貨資管的發展之路并非一路坦途。盡管近幾年發展勢頭較好,但一些老問題仍在掣肘。在期貨和衍生品法發布實施、資管新規修訂等行業利好頻發的背景下,期貨資管如何把握新發展機遇,找到適合自身的優勢錨點,解決投資能力和資本金不足的問題,是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

      

      “國泰君安期貨是行業第一批拿到期貨資管牌照的公司。雖然從2014年到現在時間已經很長了,但我個人總感覺期貨資管始終處于摸索中前進的階段。”在齊旭看來,期貨資管的各條業務線,跟券商、公募基金等資管同行大致都差不多,只是各家的側重點和特色有所不同。而期貨公司要想在夾縫中破局,既要把期貨優勢發揮出來,又要結合公司自身的特點發力,這或許是未來期貨資管走出特色模式的一條可行之路。

      作為期貨業的頭部公司,IT投入和科技創新是國泰君安期貨的特色優勢。齊旭表示,公司高度重視對科技的戰略性投入,持續推進自主金融科技創新,去年IT投入超過1億元,吸引了很多優秀的量化管理人。從賣方的角度開始,就跟一些量化管理人發生了很多關系,包括一些雛形的管理人,從技術、合規到風控不斷孵化,現在有些已經成為比較知名的管理人。

      賣方和買方并不是對立的,有時甚至可以互為助力。在齊旭看來,賣方和買方最大的不同在于,賣方比較注意能夠產生收益的點,但對于買方來說,更注重的是能不能落地,性價比高不高,也就是風險有多大,是不是可控的。“如果收益很大,但同時伴隨著很大的風險,我們會非常慎重考慮是否去做這件事。正所謂盈虧同源,投資不能只看收益率,還要看盈虧比,也就是概率、性價比。如果收益率可觀,同時勝算很大,是可行的,但如果收益率很高,但贏面很小,是非常不值得的。”

      “資管把風險看得比收益更重,尤其是持牌機構。客戶選擇投資我們的資管產品,我們追求的是客戶的持有感和滿意度,不會為了收益放棄對風險的把控。我們在給客戶定制產品的時候,最關心的是回撤,關心其對回撤的承受度和對流動性的要求。”齊旭認為。

      正因國泰君安期貨對資管業務清晰的認識和明確的定位,近年來始終保持穩中有新、穩健發展的態勢。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末,國泰君安期貨的私募資管月均規模為217.85億元,排名行業第四。

      齊旭表示,風控和合規是期貨資管最重要的事情。得益于多年IT和運營工作的經歷,她對風控認識更加深刻,早已經給自己劃清了這條紅線。據她介紹,國泰君安期貨資管的合規風控主要分了四層線:第一層是投資部,每個產品在設計之初,就必須把合規風控放在產品手冊中,“會有一級預警、二級預警和輿情牌,都是上投資決策會時必備的材料”;第二層是資管部風控,從公司外部對產品進行監控;第三層是國泰君安期貨的風控;第四層是股東方的風控。“到什么情況就要上什么層面的決策會,投資經理不能拍腦門決定。”

      非標資產投資部分放開,打開發展新天地

      今年年初資管新規有了新的調整,政策環境進一步優化。齊旭認為,自營跟投比例的調整對國泰君安期貨資管的影響近期可能并不明顯,“公司不會利用自營跟投來迅速擴大資管的規模,這并不是我們的主賽道”。但在非標資產投資方面,她表示,從期貨和衍生品法出臺以后,許多行業同仁就一直在積極學習和備戰一些產品,但公司并不著急推出含有非標資產的資管產品。國泰君安期貨資管始終秉承穩健和謹慎的態度,先從成熟的客戶和穩健的模式進行探索,但從長遠來看,非標資產對部分期貨公司放開權限為期貨資管打開了很大的一片天地。

      

      從未來發展方向來看,齊旭認為,非標投資放開后,期貨資管可以利用更多的衍生工具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服務,更多地跟期貨風險管理公司結合起來。另外,一些產業客戶在利用期貨工具進行風險對沖的過程中,可能人員配置、規則執行、交易及風控等各個環節的性價比并不是特別好,鉆研度也不如期貨公司高,因此在產業客戶對沖策略方面,未來研究所可以與期貨資管結合起來,增強服務產業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參考今年一些結構化理財方面的做法,可以掛鉤一些商品,這也是期貨資管區別于其他資管同行的地方。這也會為我們的實體客戶帶來一些合作點。”

      期貨資管未來發展前景樂觀,這是行業的共識。然而社會各界對期貨資管的認知還需要行業同仁共同努力去引導和改變。齊旭表示,這些年大金融體系中一些銀行、信托、公募等機構已經慢慢把期貨資管加入了“白名單”,但還有很多同行很難進入它們的白名單。“銀行、券商等金融機構主要是從注冊資本金、收入水平、盈利水平等各維度考察風險抵抗能力,但實際上期貨資管與券商資管子公司相比,無論是盈利能力還是抗風險能力都是很好的。”

      齊旭很慶幸自己進入期貨資管的時間點。“過往數年各家期貨公司都在資管領域各展神通,積極探索,但或許還尚未探索出一條明朗的路子。但隨著整個行業發展環境的逐步優化,期貨公司資管業務已經迎來重新再出發的時間賽道。”她表示,作為期貨公司的買方部位,希望行業資管同仁能夠努把力、爭口氣,更加重視風控和合規,更加敬畏市場、敬畏創新者,為期貨資管未來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力爭讓各級市場主體對期貨資管有一個正確的、全新的、全面的認識。

     

     

    免責聲明: 本公司提供的資訊來自公開的資料,本公司僅作引用,并不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有效性、及時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證,及不承擔任何責任。本公司提供的資訊并不構成任何建議或意見,均不能作為 閣下進行投資的依據。

  • 啦啦啦资源在线观看视频